2006年12月16日土曜日

明華園2006新作,八仙傳奇系列之何仙姑

我的何仙姑終於生出來啦!!!!!

一、楔子

  閩南話是我的母語,所以在選擇傳統戲曲時,就比較想看歌仔戲,而且覺得閩南語講文言文很好聽、很文雅,剛好看到明華園的演出,看完何仙姑的介紹之後,一直對性別議題感興趣的我,覺得非看不可,對劇情感到非常的好奇。

二、先自high一下:
 下次孫翠鳳的戲要記得買一樓的票,樓下歡聲雷動的,我比較適合在那邊;張四郎和武則天恩愛那一段超美!還有他們的舞台可以轉換,有點驚到,真是棒~噢~國樂真的很好聽耶~現場聽超讚的!

三、心得:
 上集故事很完整,而且張四郎被武則天封為昭德宮那一段很好笑又很合理。看到這邊很好理解。下集比較亂,難理解的是,安祿山那邊很牽強,插進這一段的用意是什麼看不出來,後來還有「回到過去」的情節,時間的時序一亂,就開始精神錯亂了起來 = =

 
  對於何仙子到何仙姑,還是不夠深刻。下集很多地方點到為止,想不起來每
個環環相扣的情節,張力不夠,很可惜。

四、疑惑:自己正在找資料來解答(不過等我看完資料可能還要好幾天)

  1.為什麼故事安排在唐代? 把劇情編在唐代比較好轉換性別嗎? 因為史料說,明代中葉以前,八仙全是男的,而中國至今,武則天是唯一一位握實權、坐龍位的女性。不過明華園介紹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有說到,八仙可能始於唐宋時期,確定八仙是哪八個,是到了明代。

 2.武則天封這位她愛的男人為昭德宮,這裡,表示皇上是男性,即使女性即位,他仍是個男性的角色,相對來講,被愛的對象是另一性別,所以相對於皇上,要有個妃子,為什麼不直接以皇上的權力,封這個男人為某個官之類的呢? 反正皇上是個女人,天下皆知啊!

五、初步跟歷史老師的討論:
  為什麼不是去講成仙過程,而是強調性別的轉換呢?
以前在意的,不都是他們的事蹟、成仙過程,什麼時候性別元素成為重點了? 為什麼現代要把性別拉出來看?

  我初步的想法是:因為性別主流化。性別議題在現在很熱門,同時也是我所關心的,所以看到何仙姑的介紹裡面有很強烈的性別元素時,就覺得非看不可。

六、離題的閱讀

  大致翻閱《何仙姑寶卷》、《列仙全傳》、《道教與女性》,《列仙全傳》對何仙姑的描寫很簡略,相較之下在《何仙姑寶卷》裡的故事篇幅則是出人意外的長(所以沒看完),後來就把火力放在《道教與女性》(不過這一本也沒有看完),有兩個有趣的點是,一,整個先秦(BC221年)道家並不存在輕視或忽視婦女;二,神話裡還留有女媧搏土造人,這是母系社會的象徵,而後形成感生女神做為一種神話,這是母系社會過渡過到父系社會的產物。尤其是第二點我停頓了非常久的時間,以致於無法再閱讀下去。這是女神崇拜的逐漸沒落,生育從女性的驕傲逐漸成了原罪,標題上的「離題」是這樣來的。

  我正在修社會工作思想的課,有一堂介紹到女性主義,便舉手問老師女性主義是否回頭去探討從母系社會轉變到父系社會的歷程,可有其借鏡?老師的回答是沒有看過女性主義的理論去討論這一塊,而母系社會轉到父系社會有個重要的里程埤是農業社會的開始。我想要看見整個女性群體的利益是如何一步步被蠶食鯨吞的,在批判父權體制的同時,是否也意味著瓦解現存的家庭制度才能破除性別的不平等。

七、版友討論文:

  他們真是太強了,隨便吐個口水都能淹沒我的報告!

(一)同意N大對編劇的分析:性別角色時至今日,不再固守陽剛與陰柔的對立和分明,每個人身上能同時具有陽剛和陰柔的氣質,也沒有人是永遠的陽剛和陰柔,但是在傳統的價值觀下,編劇的確需要藉由各個事件裡的磨難才能形成男性內部的自我觀照,可是像「我」這種「年輕人」不太需要這麼大轉彎就可以身歷其境。

(二)同意C大成仙後悟道的說法:的確!在閱讀裡,每個成仙者都是先悟道再成仙的,連釋迦摩尼也是經過修行,悟道而成佛,C大不提我還沒注意呢!成仙後才悟道,這個完全逆著規範常理真是別出心裁,透過張四郎成仙後的「神力」暗暗指著權力的兩面刃,是腥風血雨或是造福他人,我們都沒有選擇的餘地。

八、尾聲:

  本來以為可以做一點戲劇上的賞析,結果一面倒向性別課題裡,而且疑惑裡的第二點我還是沒有什麼找到頭緒,雖然如此,我還是很高興能從何仙姑的討論裡,看見別人的想法,非常高興能把這些都記錄下來!

2006年11月12日日曜日

婦人王氏之死

這是一個國外學者寫的歷史小說,朝代在明末清初前後
他從側寫、土地、鬥爭一路鋪陳到他所寫的主角──王氏

這種小說的寫法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呢!

別開生面的感覺


下面是我的讀書心得:

史景遷,《婦人王氏之死》,台北:麥田出版,2001。

一、內容簡介

  本書透過《郯城縣志》、《福惠全書》、《聊齋志異》來描繪明末清初山東省郯城縣裡庶民社會的樣貌,從四個危機中觀察這些人:土地稅賦、寡婦爭奪遺產、地方爭鬥、以及最後的婦人王氏的死亡,抽絲剝繭之下,沒沒無聞的小城鎮裡地位卑下的女人,來反映大時代的悲哀。


二、作者要訴說的歷史:

  明末清初,戰亂、饑荒、地震等等災難下中下階層市井小民的故事。主要的年代集中在1668年到1672年,此時正是康熙年間,在此之前,郯城的收成不好而影響了不只是百姓的生活;又明末清初時,改朝換代的動盪不安與械鬥又帶走了多少百姓的生命,其中的婦女面對社會壓力(即貞節)的要求又都如何自處。

三、作者述說歷史故事的方式:

  本書分成四個章節,從觀察者、土地、寡婦、爭鬥、私奔的女人到最終章的審判,由側寫的角度,一層一層堆疊起當時大體環境上的脈絡。故事的開頭敘述西元1668年的大地震,乍看與王氏無關(而且主角在「私奔的女人」這一章才出現),但後來盤算王氏的出生、成長、結婚、偷人逃家等等,都與整本書裡描寫的時序、季節、地理環境、律法大有關係。

四、自己的看法

  向來習慣小說是從主角的主觀意識來閱讀的(我也才剛看完天使與魔鬼),這一本書則是從周遭的環境來撰寫;習慣從主角來了解社會環境的脈絡,可是這本書整個倒過來,很不像小說的小說,而是景然有序的史料,或許是近幾年已不常閱讀文學作品的關係吧,真是不太習慣這個故事的表達方式。

  關於當時環境、體制的敘述,例如乾旱、蝗蟲過境、官吏的剝削,擺在前幾章是個不小的震撼,人吃人的景象很容易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書中引用了不少蒲松齡的文章,顯然蒲氏文字迷人的程度是我往下探索的主要動力。

  描寫婦人王氏的篇幅不多,雖然明白死因,但到底是從第三人稱出發而不是第一人稱時,總有不小的落差,主角不說話暗喻著時代背景的聲音壓過在其中求生存的人,這些人被迫坐在歷史的馬車上頭,被迫朝著某個方向前進,待不下去時被摔出車外而死。愈是悲慘的歷史背景,愈看得清人們如何卑微的、苟延殘喘的活下去,而王氏也是在這種狀態下跟著丈夫任氏回家後,遇到殺身之禍的吧!

2006年10月8日日曜日

成功可以再輕鬆一點

”Get Out of Your Own Way--The Five Keys to Surpassing Everyone's Expectations” 這是英文書名。
擷錄名言佳句--有些英文翻的真是不錯!

Five Keys:
1. DIRECTION not Motion
What counts more is how effectively you're moving in a productive direction.
Look well into the future
Dare to achieve what everyone else thinks is impossible.
break the conventional rules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fun as often as you need


2. FOCUS not Time
It's better to pay attention to what matters.
The human brain loves fussing over unimportant details.
Left unchecked, the natural tendency of your brain is to keep you unchanged.
To see what could lie in the future rather than endlessly defending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Emphasize the right moment, not the clock
Making the most out of each and every moment rather than letting events unfold on their own momentum.
Grade yourself on how effective you are at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what matters most and what dose not.
It's all too easy for the voluminous thoughts of the mind to cloud what really matters. To cut through all this mental clutter and confusion, work hard at being clear and concise about what needs to be done.
Cut to the chase.
Be very blunt.

Goethe"The things that matter the most should never be at the mercy of things that matter least."
William James"A great many people think they are thinking when they are merely rearranging their prejudices."

3. CAPACITY not Conformity

Always override your first impulses by reminding yourself what your long-term goals are. Let these goals color and infuence your everyday actions.
Look at any adversities that come into yor life as a challenge and a tool to learn more.
Live transparently. Honor your promises,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actions and be accountable for your choices.
Be willing to admit it when you don't know things, but commit to discovering an answer.

4. ENERGY not Effort
Trying to work harder instead of smarter is tiring and depressing.
Learn how to excel under pressure.
You listen to your own heart, follow your own intuition and dare to do at least a few things exceptionally well.

5. IMPACT not Intentions

Here and now
Lear how to make change stick
It's very easy to get so caught up in the mechanics of earning a living.
"Let others leave their future in someone else's hands, but not you."

2006年9月15日金曜日

圍城倒扁之後呢?

一開始沒有想到要去支持,是上課時被老師的一句話撼動:
「誰能置身於政治之外呢?」
所以我選一天去支持倒扁,只是剛好選到圍城
人真的很多~喊下台喊到喉嚨痛!
雨勢忽大忽小、下下停停
感謝陌生的好心人提供輕便雨衣和水
看到那麼多人,心裡不被震撼是很難的
我最覺得感動的是,還有那麼多的人、那麼多耶!
希望為台灣努力!希望台灣有更美好的未來!
群眾力量的展現,我深深的感動,如此多的人願意耕耘台灣!!
訴求很清楚,就是要總統下台
我們用體制外的方式,想達到這個目的
但,如果以民進黨取得政權的過程做為借鏡
他們可沒有只是玩群眾運動而已,這是一步棋
想達成目的要更深的謀略
這次的倒扁聯盟,更有效的計畫是什麼?
惡劣的政治環境,不能光靠人民走上街頭
如果真要他下台,雖然我不太懂法律--我們試過體制內的方式了嗎?
群眾運動是要衝撞體制,我不覺得可以衝破體制
單一訴求容易動員群眾力量,可是,能達成目標嗎?
當然現實處境是不可能一步到位
我也很願意一次又一次的去遊行
但,不能依賴群眾運動
台灣的人民,大家願意來檢討反省嗎?願意付出努力來改善這個體制嗎?
這個過程是辛苦的,我很願意努力,可是方向在哪裡?而哪裡出了問題?
如果倒扁只是把阿扁推下台,之後換成另一個人來貪汙
那麼今天,真是浪費了這麼多的人力和資源

2006年8月30日水曜日

成熟VS不成熟

  我認為「大人」對「青少年」有一種不成熟的想像,換言之,我們認定青少年一定不成熟,所以他們無法確立自己的性傾向,裝扮與舉止不符合生理性別時,需要好好的諮商輔導,這種偏見一直讓我很不舒服,成熟是相對的,以不成熟為由,要求青少年都要朝著大人的步伐向前邁進實在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大人」不等於「成熟」,「老師」不一定是「典範」,在批評青少年不成熟的時候,我們思考過自己的青春期是什麼狀態嗎?而我們所給予青少年的指引,對他們而言,真的是一盞明燈嗎?

彩虹老人院

「彩虹老人院」這部電影名稱是法文”La Maison de Himiko”,讓我一直以為是法國拍的,結果是日本。


  第一次看到日本在螢幕上處理同志議題,而且是老年同志,真的很訝異,演員演得很好,可是翻譯很差,他們的對話都看不太懂,可惜了一部好片。女主角沙織的父親是同性戀,開了一間
”Hotel”,提供同志老年安養,她在父親癌末時被父親的戀人開高價請求前往Hotel幫傭並探視父親,看她一開始彆彆扭扭,說同性戀很噁心,極度的不適應,然後在生活中接觸Hotel裡的老人,慢慢地了解、接納這一群被主流排擠的人,也發現他們可愛之處,態度改變最明顯的是有一幕一個老人在娛樂場所中被以前的同事認出來並且嘲笑他是同性戀時,沙織氣憤又堅定地要求「請你道歉」,不斷地重複,這裡我很感動她的挺身而出,面對不友善的人,態度、口氣充滿鄙視,甚至想施以肢體暴力,而她勇敢發聲,很像弱勢團體在對抗主流社會,就算盡力對方還是沒有改變,也不表示這麼做不值得。

翻譯Positive Life Manual

  翻譯一本「Positive Life」,是加拿大出版關於愛滋感染者的生活手冊,我的範圍41頁到57頁,這部分內容大約是關於愛滋的補充性和替代性療法(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增權、社會福利等等,一頁大約一個主題,翻譯完17頁,我不得不感嘆加拿大對愛滋病人的貼心與細膩,例如關於住宅與交通的文章,無法想像他們會這麼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這個疾病在加拿大並不是沒有汙名,而是他們選擇用更務實的角度來面對。我終於體會到「加拿大很適合人居住」這句話的真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到自我增權的部分,在生活面、政治面、醫療面如何改變社會,強調個人或形成組織來影響政策,提供不少方法,以及解釋憲法上人民的權利是如何運作和被保障,這些東西可以很紮實的讓閱讀者明白他可以怎麼做,而疑問可以找誰諮詢。
  另外有個地方讓我很訝異,它請讀者注意後面的文章有對於性比較直白的陳述,還標明頁數,說明可能會冒犯一些讀者,由於後面不是我翻譯的範圍,可是看到這樣的文字,我第一個聯想就是他們注意到有的人(或許是天主教徒)對性是比較採取保守的態度,而且他們也尊重這些人的感受;我也翻譯到關於告知,看起來告知的優缺點也跟我們台灣的狀況也算接近,所以我覺得愛滋在加拿大還有是汙名,不過在醫療上如果告知可以做好疾病管理,這一點在台灣的愛滋相關團體還需要繼續努力為感染者的醫療權倡導。

日日春協會抗議政策錯誤

  睽違三個月,我再度碰到日日春協會的活動,這次是要抗議陳水扁的當初政策的錯誤,九月是廢公娼週年紀念,馬上就要有活動了,可是有一位長期領導抗議的公娼在八月初自殺了,使得這一次緊急動員,並且比較傾向衝突,跟四月30日時紀念五一勞動節的遊行基調非常不一樣。

  
  這次的訴求集中在「要求陳水扁為九年前的錯誤廢娼政策道歉,向眾多冤死的性工作者亡靈道歉」,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吶喊口號,佔去了一個車道,推擠、灑冥紙、燒陳水扁的照片,不曉得是不是口號喊得太用力,當照片燃燒到一半的時候,聞到的煙味開始讓我覺得喉嚨很痛,而點火的舉動引來警察拿滅火器滅火,最後大家都嗆得猛咳,白色粉末彌漫搞得比我們單純燒照片還危險,有一位公娼也因此身體不適,叫了救護車,抗議宣告結束,人群卻久久不散。

  
  我之前參與的抗議都比較溫和,是用遊行的方式,所以這次有推擠和灑冥紙讓我很興奮,比較情緒性地跟公權力產生擦撞;參與了兩次日日春的活動,主軸都是要求性工作合法化,不過這次的抗議對象是陳水扁,容易跟政治有關係,因為倒扁的聲勢非常大,鬧哄哄的容易讓人產生一些聯想,以我這種局外人的身份來看,若是可以搭一下政治的順風車,透過政治進行一些
NPONGO的串連,達成政治人物競選的承諾,未嘗不可,只是政治滿複雜的,要利用這種策略來達到機構目的話,可得小心操作。

破解傳統家庭差別待遇

  這次的婦女團體溝通平台會議由婦女新知承辦,討論多元家庭以及伴侶法,來參與的人都很年輕,發言回應主題的人也幾乎一面倒是同志團體的人。當天有很多是學生來參與的,而發言也主要是同志團體為主要,這讓我滿驚訝的,在會場上同志比其他多元家庭成員還要關心同居伴侶法等等的議題,我想同志的處境比其他很多形式的多元家庭更期待伴侶法的通過,讓他們的權益受到保障;多元家庭的概念也是在回應現今社會家庭結構的轉變,有一位律師提到,「我們現在談的這些事,出了台北城、甚至是台北市,狀況是非常不同的,不要說中南部比較保守,踏出台北市到台北縣接個案時,也已經有不小的差異了」,所以推動修法或立法,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是時機成熟還是太早呢?可是,當下的同志社群就是有這個需求啊!民風保守的地區,同志的權益就不該被伸張嗎?

  我們有列出多元的伴侶關係,除了一夫一妻之外,還有同性婚姻、非婚姻伴侶關係、非性的伴侶關係,有回應者指出,當我們界定某些關係之後,我們是否會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呢?而就這個場次的討論而言,可以看見同志對人權方面的努力,如果以「會吵的孩子有糖吃」的邏輯,同志爭取自身的權益無可厚非,在一個沉默幾乎等同於被忽略的年代,學會「發聲」真的很重要。

2006年8月7日月曜日

Rent

  Rent在談一群愛滋感染者的故事,歌舞劇的形式總是很難讓人忽視它的音樂性,一開頭便唱了「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 Measure A Year」,這句歌詞呼應了整部電影,一年裡八個主角各自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人離開人世、有人分道揚鑣、有人重獲新生……。美國、紐約,讓人築夢的地方,但是冷漠、邊緣、貧窮、吸毒, 也在上演著。耐人尋味的波西米亞風,可愛的主角之一Angel串起所有人的情感,看似卑微地生活著,理想、愛情卻讓殘酷變得繁美,我若在小時候看到這樣的故事,也會很嚮往吧,現實的世界總是難以忍受,而我已經妥協了。「No Day But Today」很令人激賞感覺自己被奮力地鼓舞著活在當下丟掉包袱靠近理想阻礙的大石頭是自己而非他人。


  或許因為疾病的侵擾,主角們唱著沒有過去、沒有未來,「
Live This Moment」是要更珍惜時光的,即使有很多的無奈,還是有快樂的權利。

跨性別的隨想

  討論一篇關於跨性別的原稿,這是出版計畫中其中的一篇,作者說,因為是要給老師看的,所以描述的出發點以校園生活為主。文章中又再一次地證明,複製歧視是教育的一環,校園是社會的縮小版,學生是不成熟而非單純無知。不一樣的孩子若成績不錯,那麼在老師的眼裡還能有些寬慰,若成績不好,再加上在學校有一些不同於一般小孩的行為,那真是要自求多福;有義工說,他並不認為成績好就會獲得老師較多的關注,但他沒舉例就沒辦法了解狀況了。升學主義底下,成績等於一切,掌聲不只是來自學校,還有家裡和親戚間,甚至是街頭巷尾,作者也是一個一路功課好上來的學生,看著身邊性別氣質不同的同學,可能被欺負、被暴力對待,或是成績也不錯,被欺負得比較少,歧視的脈絡還是很清晰,而這一點尤其在國中小的環境裡面,能夠有什麼樣的努力呢?

  台灣通過了性別平等教育法,是亞洲國家中的創舉,可是現實的環境裡、真實的生活裡,我們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真正實踐性別平權的實質內涵呢?或者,我更想問的是,這個世界還要犧牲多少人的生命,才能學會尊重「人」?還是,我們是來這個世界,學習成為一個人,學習尊重一個人,學不會的人,就一直循環地待在這個世界裡。

關於mixed couple

  愛滋小組開會一口氣看了八篇關於mixed couple文章,五篇是以感染者的伴侶角度來寫,另外三篇則分別以感染者的角度、第三者的角度、以及雙方的敘述並陳,大家都很有中文系學生的架勢,挑錯字、文法、標點符號,分析段落、語意的表達、文體格式、適合擺在哪種媒介給讀者。透過討論和作者的說明,可以了解文章的優點在哪裡,而哪些東西著墨不夠使整篇文章匆促或有累贅。

  
  感染
AIDS不是世界末日但是確認感染之後,是很多挑戰的開始,要了解知識,目的是減少恐懼、降低危險、增加生存的時間,但是面對親密關係,知識的幫助就很有限了,親密伴侶該知道嗎?知道的前後雙方又經歷了多少的掙扎、然後是選擇在一起還是分手?仍要在一起的話,怎麼生活?伴侶也有壓力和情緒,他的資源在哪裡?即使了解安全性行為,但是做愛已經不再能像以前那樣輕鬆享受了。

  關於
mixed couple,我想起之前做了一份報告,名稱是綠葉的故事,那時我們在做自殺的議題,自殺、或嘗試自殺的人,是紅花,是醒目的焦點,資源都往那邊去,而紅花的身旁有綠葉,綠葉通常不太容易被注意到,可是他也需要協助、支持,他的聲音多少人聽得見呢?做mixed couple group也是想建立起未被感染的那一方的情感支持與資源連結,只有兩個人相互扶持,面對疾病的侵襲,力量還是小了一點,如果是一個大一點的團體,彼此互通有無,觸角伸得更遠,支持網絡更多,對抗病毒的路也就不那麼孤單了。

2006年8月4日金曜日

野台開唱

  野台開唱第一日,下午兩點就進去場佈,野台的工作人員好像沒搞清楚狀況,各自給了公共議題村的義工們不一樣的手環顏色,還不一定有攤位工作證,同樣的理由拿到不同的證件好奇怪呀。


  在靠近公共議題村的通道都掛上了彩虹旗,然後又拿了別人的兩支旗杆來換上我們彩虹旗,頓時覺得公共議題村化身成為彩虹的天堂,雖然掛彩虹旗很
high,可是好像有一點over了,就當作我們人多勢眾、聲勢浩大吧!


  義賣品的銷路不錯,也有不少人經過我們的攤位會停下來看看,以及跟我們玩遊戲,看起來這一群來聽野台開唱的族群,有不少對同志友善的朋友,當然我也發現有一些圈內人,來我們的攤位好像是來打聲招呼的,這時當然也會奉上一句「
930日同志大遊行要來唷!」然後回應多半是「會啊會啊,我會去啊」。

  第二天我和另一個義工有一些爭執,後來我發現原來是在生氣,對他介紹熱線的說詞很不滿,雖然說在吵雜的環境下,因為要用一點力說話而難免說得簡略些,可是,那幾句說詞實在讓我很不舒服,很像在傳達「同志有問題,熱線為您服務」,但是,問題是大環境的不友善,而不是同志本身有什麼問題,同志一點問題都沒有!是社會歧視的眼光,讓同志身陷囹圄;而且他只說出接線服務,明明熱線做了好多好多事,熱線為同志努力地爭取權益,也為同志感染愛滋而盡力,熱線所做的,不只有諮詢,諮詢是一對一的,可是環境的改變才能讓同志朋友受益、不再被剝奪權利。

  最後一天,公共議題村也真是超high的!我們邀請一個表演團體來跳舞、我們文宣部主任也上場高歌「撩下去」、豬頭皮也為創用CC做一點說明與宣傳,我一直在旁邊哇啦哇啦的叫著,公共議題還是有年輕人關心的,實在很開心。

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

  中午,全部參與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的義工、媽媽一起進餐,負責整個座談會的義工則順便叮嚀我們一些事情:在入場和座談會中間的休息時間是義工們可以主動和來參與的父母聊聊天的時段,但是說話注意,不要隨意的開「水龍頭」,如果覺得情況不對要趕快幫忙把「水龍頭」關上,讓父母在團體裡面發洩他們的情緒。


  這次的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由於缺乏宣傳,嚴格說來只有三位父母參加,其中一位是要來觀察團體如何進行的(換言之是熟人),一點半入場兩點開始的座談會,到三點才有第二位父母來,四點又再來一位。因為參與的父母很零散,以為要取消、去狂歡。

  團體結束後原本要換地點開個檢討會,後來就決定幾位有參與的義工討論一下就好。他們說,一個談完下一個就進來了,時間抓得剛剛好,也笑說一定是父母在抗拒來座談會這件事,才會隔那麼久。三點來的那位母親有一位在台權會工作的女兒,她把她媽媽送進團體室後跟我們一群在櫃台前閒閒沒事做的人聊天打屁,說是硬拉媽媽來的,本來媽媽不想來,她一直拉媽媽走進這個座談會,哎!願意走進這個座談會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呀!

2006年7月28日金曜日

雌雄同體-五月天




PM 7:00 鏡子前的自己 琢磨屬於自己的美麗
輕輕刮去嘴角鬍青 畫上我的本性 淡紫色眼影
粉色雙唇的喃喃自語 嗯~~~啦~~~~

領帶要配蘇格蘭裙 和火一般的羽毛圍巾
只是我仍在反覆考慮 打開幾號香精 做今晚的內衣
即使到最後你還是看不清
(即使一絲不掛你還是看不清 )

我要你看到我你不該猜測應該享受
我要你愛上我你不該猜測應該愛我
我可以是男是女 可以漂浮不定
可以調整百分比

只要你愛我一切都沒問題
只要你愛我一切都沒問題

與其讓你瞭解我 我寧願我是一個謎 一個解不開的秘密
真和假的秘密 扣你心弦的遊戲
模仿你或和你變成對比
參加你理想的愛情遊戲

你也許避我唯恐不及
你也許把我當作異形
可是你如何真的確定
靈魂找到自己 的樣貌和身體
發現自己原來的雌雄同體
發現自己原來的雌雄同體

2006年7月27日木曜日

雌雄同體

瞄了一下媒介與性/別,裡面有一篇文章在寫張國榮
藉他的演藝事業來講性別的跨越
我好像沒看出什麼新意
但是它結語引用的歌詞讓我很喜歡:
「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
不用閃躲 為我喜歡的生活而生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 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林夕填的詞 
為queer擎起光芒萬丈

2006年7月24日月曜日

關於童話故事

  問卷二次開會,針對有趣的問題再行討論,我們把「童話故事」拉出來,列出可以的選項,很像在聊天,而且聊得非常開心,偶爾爭論故事的細節或是名稱,列完之後發覺很多故事都以女主角的名字為故事名稱,很少會有男生的名字,而且女生的名字都滿夢幻的,似乎沒有什麼故事是寫給男生看的,彷彿在教女生當白痴;故事情節的安排常常讓男主角受到詛咒,變成醜八怪,要讓女主角親一下才能還成原型;故事人物的安排不會出現同性戀,都是很異性戀模式的,所我們從小就在學異性戀的迷思。童話故事「有毒」,一直籠罩在那個”happy ever after”的陰影,只有當自己夠成熟了,才能看穿那個不營養、價值觀又狹礙的故事。

  從童話故事裡延伸,嘗試列出「英雄」的選項,這就更明顯了:英雄不會是女性。列出了九個選項只有兩個是女性,而且還想不出第三個。英雄的概念只適用男性,女性微乎其微,這件事情很公領域的,想要成功務必要遵循一套爾虞我詐手法,社會屬性的女人是私領或的,除了孟母三遷能受到景仰,但她仍然不是一個可以套入「英雄」原型的角色,母性很偉大、備受尊崇,但她不是英雄──英雄是要拯救世界的。

姊妹戲牆

  翻了姊妹戲牆後發現它跟藍調石牆T一樣有很可怕的東西,但不能因為這樣而不去看。裡面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歷史不是用來唏噓的」XDD
這句話深得我心呀!!!!
  這一切都正在改變,我們不需要改寫歷史,我們要創造歷史。歷史的痛,是要讓人去改變的。

2006年7月16日日曜日

熱線募款晚會

參與舞監組的我要操作fallow燈,得以從彩排一路看到晚會結束,在表演開始前看著幾乎全部晚會的內容,只對舞蹈有共鳴;當整個會場人潮湧現、直到擠爆一千餘人的座位時,我開始覺得緊張。晚會開始,表演登場,場場高潮high翻天,真高興是看得見表演的工作人員,可以感受到這樣的氣氛,自己很想跟著high;然後晚會安排了同志父母到台前為同志們加油打氣,說一些他們的感受(一個媽媽說,你們如果都出櫃的話,參與的人就更多,熱線可以募到更多錢,撘配觀眾叫好的背景聲,哈!好可愛的媽媽!),可以感覺到天下父母心,父母也是努力地在接受這個巨烈晃動他們世界的事實,這裡很令人動容,我也滴下感動的眼淚,看見台下的同志朋友們的反應,是多麼地需要被父母接納,而父母的接納也象徵社會的接納。


  還有一位學校教官上台發言,談談他從排斥同志到關心同志議題的過程,「同志都是人,而且都是正常人」,他結語這麼說著,當然可以想見台下又是一陣熱烈的反應,相信有太多的同志朋友們,「同志」身份一曝光,就惹來異樣的眼神和非人的對待,台灣社會的多元性還有一段長路呢!

司改會與反對分級制度聯盟舉辦「保魚反夏潔大作戰」工作坊

  媒體報導時我便注意到晶晶書庫阿哲的案子,我還記得當我第一次能自由地來台北玩時,晶晶是我的朝聖之旅之一(其他是誠品敦南店和女書店,幾乎是去拜碼頭的)。販賣男體的嚴重性我認為是父權體制對自己被看的焦慮呼之欲出,女體可以販賣,反正從以前就在賣了,男體?熟可忍熟不可忍!


  關於刑法
235條、兒少法29條對性言論的箝制反應儒家父權文化的威力,一位經營書店的受害人直言「台灣人你對性到底在怕些什麼?」我之前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在台灣「性」這件事值得如此壓抑,看看日本不也淫聲浪語,可見他們務實多了,忘了在哪聽到與儒家「父不父、子不子」有關,著實覺得儒家對女性的歧視真的很可怕,把小人與女子放在一起說「難養也」,然後我仍是吃著這文化的奶水長大的。


  工作坊中討論很多法律層面的東西,以及面對警方的不當臨檢如何應
對,其中讓我很心寒的是,提到「刑事訴訟的修正」,有「訴訟經濟」這回事,使我想起經濟學裡的比較利益法則,接著是社會學裡Marx的經濟決定論,必須有錢打官司,社會正義的基礎是你得要有錢,然後願意花時間,等待法律還你公道,社工系自詡的社會正義瞬間覺得假惺惺,有錢才是王道呀!(無厘頭推論中)


  還有一件事饒富趣味,也是心理學匿名性的展現,就是警察制服沒有名字和編號,傳達威權時代留下來「你最好乖乖聽我的」、「你沒有資格知道我是誰」的價值觀,從心理學實驗中證實匿名性的存在可以讓受試者展現其狂妄與放肆,現在正好套用到咱們號稱人民的保姆──警察身上。大家都是人,不要以為扣上「警察」的帽子他就變得何其偉大。

2006年6月13日火曜日

吳哥之美

  透過蔣勳老師的眼睛,看見一個王朝的興衰,美麗與殘酷構築越南神祕吳哥窟的傳言,花樣年華裡的梁朝偉最後在那兒訴說所有的壓抑;書裡寧靜的景致,召喚靈魂的幽遠。

  我期望能拜訪吳哥,在那裡洗滌三年下來的台北喧嘩。看一看當時人們的宗教、神話、歷史,這些都飛舞在寺廟的牆上,而廟裡的空間佈局,則是拉近自己內心的信仰與虔誠,戰爭的殘暴帶來越南的殘破,千百年的流轉裡,佛像仍對你微笑,石造的建築體還聳立著等待人們的佇足。我要去造訪時間給吳哥的考驗,造訪吳哥給空間試驗。

  美麗的女神像,東方的維納斯,她們的體態、舉止、胸前溫暖的雙乳,忍不住要逗留的視線,再三審視,那令人傾倒的女子呀~五百年後人群專心或不專心的凝視著妳,妳倚著牆不語,彷彿這一切只是人們的自問自答。
 
  成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吳哥,讓世人似乎都成了掠食者,被感動的人們像是在掠奪吳哥的美。還好!吳哥的美無人能奪,而我想汲取時空中的寧靜,讓吳哥對我說:孩子,這是人生,這是人性!


我寫了「佛像仍對你微笑」
這不是我說的,是上課時老師說的,印象很深
為什麼?
他去吳哥的時候,戰火剛結束,幾乎沒有觀光客
沿街乞討的小孩可能缺手、缺腳、瞎了....
還有好多好多的地雷不知道埋在哪裡,不知道哪時會炸開
寺廟裡巨大的神像,微笑,寧靜的微笑
祂聳立在那裡,看了多少人生、看了多少人性!沉靜的微笑。
祂沒有冷眼、不一定閉眼
一抹微笑,很淺很淺

悲痛中仍有寬容。

吳哥的美學融合肉體(印度發展極致)與心靈(中國發展極致)
寺廟中會雕刻出兩大力量:慾望的動與內省的靜
兩股力量促使宇宙運作、平衡
任一方停止,宇宙也停止。
這說明什麼?
善與惡,有另一個價值觀、另一種思考模式

回應你說的「人類能從歷史中學到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我以前也很認同這一句話
而且我的歷史很爛...這學期二修仍然被當 (泣...)
現在再來看這句話,我沒有以前那麼相信
歷史是過去,它盡可能告訴你真實的狀況,注意!是「盡可能」。
歷史說了很多人類重複犯的錯誤,但仔細去看,真的是重複嗎?
歷史同時告訴你當時處在什麼條件、什麼環境、什麼樣的主流價值
細緻地看,會發現很多很多的不同
或許人性的貪婪是一樣的,結果也一樣
可是過程不一樣!!!
人類真的沒學到教訓嗎?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空裡犯了導致同樣結果的錯誤,這就是沒學到教訓嗎?

2006年6月11日日曜日

呼喊正義‧捍衛樂生 六一一大遊行

  樂生的事,眾人的事。
  難得放晴,這是上天聽到遊行的呼喚嗎?或是誰掛上的晴天娃娃 XD
  在文建會前聚集,看起來最多上百人的樣子~我們分了兩組,遊行組和「苦行組」--六步一拜,模樣挺叫人吃驚的。

  遊行陸陸續續地向前走,這才訝於有個三、五百人在街頭支持著、關心著樂生的事情,從文建會→行政院前(禁止遊行之地)→國民黨部→凱達格蘭大道,一段三公里的路程,也是樂生被踢皮球的過程,管你藍的綠的,高官顯赫何時關懷過樂生的院民呢?誰不是把他們當燙手山芋呢!

  每每看見樂生的歷史,就感到一陣心酸,做為人生存的價值與尊嚴,這樣的被踐踏。大錯鑄成,起源於人的無知,這裡我不忍苛責,但有知之後呢?我們做了什麼?

  然後捷運在這癒合的傷口狠狠的切割,餵養周邊的房地產、財團。
  真是奇怪,不是覺得院民骯髒嗎?如此喝它的血吃它的肉,造就而成的你能潔淨到哪裡去!

  因為痛、因為不堪、因為卑劣,所以良知顯得珍貴。

2006年5月31日水曜日

「呼喊正義,捍衛樂生」611大遊行



「呼喊正義,捍衛樂生」611大遊行



各位關心樂生院的朋友,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在6月11日這個緊急而迫切的時刻,也就是樂生院暫定古蹟到期的前一天,與樂生院勇敢的阿公、阿嬷一起走上街頭,表達捍衛樂生社區文化與生存權利的訴求。同時,我們要向政府展現民間社會的力量—我們竭力追求一個捍衛弱勢人權與歷史正義,尊重文化與生態環境的進步社會!

集合時間:6/11(日)下午2:00

集合地點:文建會大門口(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之1號)(捷運善導寺六號出口)


交通訊息:http://www.cca.gov.tw/map.htm

在社會各界朋友(包括當時會勘審議的老師們)的努力爭取下,去年的12月12日,文建會公告樂生院整體院區環境為暫定古蹟。然而,半年將過,暫定古蹟的期限就要到來,地方政府卻仍不願擔負起政治責任,仍然未見任何依法指定的動作。捷運局反而卻在日前卻提出重新開工與拆遷的新方案,大部分的院區仍將遭到拆除破壞,院民仍將被迫遷至他們始終無法接受的醫療大樓,一切像是突然回到原點!在我們四處緊急陳情下,終於獲得文建會的承諾—若暫定古蹟到期後地方政府仍無作為,文建會將依法介入召開審查會議,但卻也表示要兼顧地方建設做成相關決策。

如今,又到了樂生院存廢的生死交關時刻!


6月12日一過,樂生院會如何呢?最好的狀況,文建會指定樂生為古蹟,開始研擬全區保存的方案;最糟的狀況,失去了暫訂古蹟的保護傘,拆遷與工程作業立即開始進行。或拆遷?或保存?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做成決策!

我們知道有許許多多的朋友長期關心著樂生院的保存,默默支持著這些勇敢的院民們。而平日我們這些緊急的陳請行動,您可能不克前來。然而,這一次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務必一起走出來,用行走、用歌唱、用講演…...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您的聲音與意見。這是我們唯一一次在假日舉辦這樣的大遊行,因為,我們期待政府單位也聽見您們的聲音!政府單位總是說,要求保存樂生院的只有我們這一小群人。然而,我們深切相信不是如此,樂生的保存,是渴求公義與寬容的集體價值!是成熟民間社會的呼聲!


我們這次遊行的訴求如下:

一、正視樂生院民的居住權:政府應立法保障樂生院民的居住權,並與樂生保留自救會對等協商任何保存與居住的方案。

二、依法進行審查指定作業,並推動爭取列為世界遺產:樂生院為世界級的文化資產,已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學者專家,針對樂生院與日、韓療養所共同申請提報世界遺產進行研究考察工作。政府應立即依法進行審查與指定的程序,並公告整體樂生院區的文化資產價值, 積極推動保存工作,以爭取列入世界遺產。

三、擬定規劃全區保存樂生院的方案:儘速變更捷運機廠設計,全區保存樂生院區整體環境,並朝文化與生態社區進行整體規劃。

這次的遊行,我們將宣示台灣的社會將不再容許對於弱勢者人權侵害與歷史抹除的悲劇發生。不分藍綠政黨、中央地方,我們將至文建會、行政院、國民黨部、總統府…等單位表達捍衛樂生的訴求,誠摯邀請您與我們同行!

主辦單位: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

2006年5月27日土曜日

And the Band Played On

參加熱線的愛滋防治培訓
兩整天的轟炸中
第一天下午放了一部紀錄性質的電影「世紀的哭泣」
來自一本書,作者是一位記者,20歲時出櫃
這本書屬於報導文學,在1987年完成,1993年翻拍成電影
它讓我驚覺同志與愛滋曾有的緊密關連性
舊金山是個揚起彩虹旗的地方
是個同志爭取到一個公共的空間,終於能自在地舒展自己
AIDS 無情地打擊了她
原來她曾有那樣的傷痛
有很多的不忍,卻也明白這就是人性
還有官僚制度,對疾病的無知
片尾說,舊金山有二萬名同志感染AIDS

異性戀人們!你以為你安全嗎?
AIDS 愛的是你的白血球,不是你的性傾向...


看完影片有一種想禱告的衝動
人性的卑劣仍在,可是,希望也在...

2006年5月16日火曜日

3-iron

看完空屋情人,又在網路上搜尋影評
這部片子很有意思

看過《春去春又來》,再加上這一部
導演很有技巧地賦予電影中很深的喻意
不過....很不好懂耶...
資質弩鈍的我...其實不太懂 @@"
而且對白很少...

有個地方很好笑~
男主角會與屋裡的佈置照相,都是他一人獨照,
女主角開始和他一起生活時也不例外
不過,有一次女主角就靦腆地靠近男主角準備獨照的時刻
像背後靈幽幽地走過來 (我想到櫻桃小丸子裡的野口耶~~)
這真是引人發笑呀 XDDDD 笑得我猛拍椅子 XDDDDD
這也象徵著男女主角對彼此開始有更多的感情吧~

這個片子裡面
可以很清楚地看見女主角從一個受暴者
在與男主角發展愛情之後
慢慢地有力量去反抗她丈夫對她的要求或是暴力
她沒有逃離那個家(或許說是一個牢籠)
而是把她的情人(即男主角)拉進她的生活中
三個人的和平畫面真是不可思議呀~
呃~當然她丈夫是不知情的

男主角很帥 XDDDD 這點要稱讚一下
韓國好看的男藝人屈指可數= =
他在片中好像沒有台詞
沒有台詞演內心戲很不容易吧!
他的表現可圈可點唷!!!

「好的戲劇讓演員一個眼神說明了一切
哪像XX霹靂火之流,背後還有一大堆OS
擔心觀眾看不懂嗎?」
好像是蔡康永說的吧!(蔣勳?還是哲概課?)
我記得不是很清楚
我在看「放牛班的春天」時,有一個「壞孩子」也是這樣
眼神+肢體動作就非常的清楚了,根本就不用再說些什麼

2006年5月7日日曜日

女人的蜿延 我就是生育的瑰麗!

我看完達文西密碼了! ^^y 真訝異看了一本那麼厚的書~
做為一本懸疑小說,鋪陳安排所吸引人的功力了得
我同時上網看了一些評論,找達文西的畫
我喜歡他在劇情中透露出對女性的讚賞
所以有人說這是一本女性主義的小說
當然,對基督教、或天主教徒可能還是頂冒犯的
Well,我又不信那些宗教
但貶義女人、性、大自然,愚蠢之至

日日春430大遊行

第一次走上街頭~ (處女秀喔!!)

參與日日春協會-性工作除罪化、身體工作者組工會

在五一勞動節前夕發動百人響應這樣的訴求

許多不同的團體來聲援

基層教師也來了~真叫人驚訝


在龍山寺站旁集合,有不少圍觀的群眾

我看起來也很像是看熱鬧的人--

沒有做任何標語,沒拿到有代表性的東西來做為示別

真的很像路人甲 =  =


然後是車隊

一台宣傳車,後面跟著一大排長條的隊伍

上百人的綿延還是會叫人側目的吧~

好興奮好開心

好像那一刻就不用再想一些頭痛的事情--

只要跟著大家走、跟著大家喊口號

其他的事不用想也管不著


有不少媒體記者來採訪

但只要你很樸素,就不會上鏡頭

頂多也只是湊個人頭罷了


從下午三點到五點半

口號、行動劇、表達需要與不滿

在新聞裡,三分鐘就完結了,甚至只是個跑馬燈

或許平面媒體會仁慈一點

但要求仁慈是不適當的,走上街頭就是要爭取權利

呼喚一個被主流汙蔑價值


性 複雜度超越我的想像



我想做的是正視「性」,而性工作除罪化是性議題的一部分而已
從根源找起,再慢慢把其他的東西拉進來
因為複雜,而且有很多環環相扣的關卡,需要嚴謹一點
先還原性。
性是什麼?從Freud的角度,性是慾力,libido,是一種力量、驅力
性還有什麼?繁衍、生殖、肉體感官
先到這裡。

性是一種力量,每個個體的內在都有,跟吃喝一樣,是生理需求
性與食的力量相等,個體不食會死,無性則物種會亡(無性生殖除外)
但為何性特別被打壓、被束縛?
再追問一句:為何承擔性汙名的是女性?

食做為身體獲得營養,能生存下去
大魚大肉,奢華是享受
性做為孕育生命的基礎,使物種生存
豐富性的感官,世人作何評價?淫亂。而通常這個詞是用來罵女人的。
性與生殖連結,稱之為偉大,凡與生殖無關,幾乎沒有不被汙名的
同性戀、賣春、性party、AV女優.....
性是繁衍的一部分,是肉體感官的一部分,但非全部

性做為驅力,它為何骯髒?為何要去鄙視它、壓抑它?
我們在恐懼什麼?或者說,以你做為主流的代表,你在恐懼什麼?

性工作者為何有罪?有何罪名?
妓權的伸張在於肯定性的消費,給需要消費性的人得到滿足
而目前的狀況是:我們譴責性工作者,不是譴責嫖客
女人被商品化,而我們只譴責性的部分

性的開放=社會亂象? 有證據嗎?你用什麼價值觀的標準備評定的?
社會的安定又應該長什麼樣子才稱之為安定?
如果烏托邦是正解,又是誰的標準下的烏托邦呢?主流的?還是非主流?

你提到的犧牲我看不懂,但是「平等」這件事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的想法是平權。
「人生而平等」是在闡述人的價值,這個解釋才能通
因為生命的價值是相等的,「人人平等」不是我跟你一樣(我幹麻要跟你一樣 = =?)
而是做為人的價值不會因為富有、貧窮、學歷、年齡、性別....各種因素而有高低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獲得應有的權益,這是平權。
公平正義,也是站在這個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