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1日日曜日

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

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sexuality, love & eroticism in modern society
◎ Anthony Giddens. Copyright ©1992
2001 [民90] 巨流 初版

博客來的介紹Amazon的介紹

筆記:

序:親密關係指的是人際關係領域的全面民主化,與公領域的民主並無二致,而且還有其他的蘊涵,因此親密關係的轉變對整個現代制度都可能有顛覆性的影響。一個用情感圓滿來取代經濟成長掛帥的社會,必定會迥異於我們現在所認識的世界。(p5)

(好一個「用情感圓滿來取代經濟成長掛帥的社會」!! 難道我們陷入被經濟掐死的迷思中?)


Chapter 1為了避免可能的誤解,我必須強調,我這本書不是要全面探討傅柯的思想,而且我也不打算這麼做。傅柯睿智的創見提出了一些前人未曾思考過的關鍵性問題,然而在我看來,他的作品仍有若干重大缺失,尤其是他所闡述的哲學立場以及一些他所明說或暗示的歷史分析。傅柯的崇拜者一定會很不高興,因為我不會詳加辯護這些論點,即便如此,我和傅柯的差異在我下面的論點中將一一浮現。我只是拿他的作品當成陪襯,來釐清我的論點。(p18)(Cool!我連Foucault的文本都沒研讀就崇拜他了,Giddens對自己超有自信的)

Chapter 4愛的本質其實是組織個人生活,以便掌控未來的歲月,甚至建構自我認同的一種方式。(p63)

Chapter 4當匯流愛越來越穩固,成為一個真正的現實可能時,尋找一個「特別的人」就越趨微弱,而真正重要的卻越來越是「特別的關係」(p65)

Chapter 5男人需要愛情嗎?當然。雖然表面上看來不需要──畢竟,男人是靠著拒絕涉入親密關係的歷史轉變過程來佔據公共領域中的一席之地──實際上他們可能比多數女人都需要愛情,不過他們要的是什麼樣的愛情則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p71) (後面這句話真棒 XDDD


Chapter 5個人生活大部分的領域再也不受制於既有的模式和習慣,如此一來,個人就不斷地被迫進行各種生活型態抉擇的協商。而且──這一點更重要──這些抉擇不只是個人態度「外在」或邊緣的層面,它們同時為個人「是」什麼下了定義。換言之,生活型態的抉擇,建構了自我的反思敘述。(p78)

Chapter 5當勝利是如此輕易可得時,勝利還有什麼價值?當對方不但心甘情願,也許還同樣渴望性經驗時,還有什麼值得你細細品嚐?(p87)

Chapter 6結束一段已然建立的關係,其痛苦的程度確實幾乎和士兵的絕望差不多,其復原的過程也是同樣的漫長。(p106)

Chapter 6愛的震撼通常需要一段「心理旅行的時間」,也許要好幾個月才能摸索渡過,但是到底會持續多久,那要看這個人對於必須重新檢視的記憶到底有多深的感情糾葛。最終接受與過往斷絕,也就是「告別」,通常是在悲傷和責怪等情緒都已經做了實質的處理,在最後放手階段中才發生。(p106)

Chapter 7今日大部分男性性暴力是源自男性的不安全感和無能感,而不是父權宰制的完整延續。當女性越來越不合作共謀時,暴力就是男性所採用的毀滅式回應。(p127)

11 Chapter 7Freud:「只有小男孩才會宿命式的同時對父母的一方產生愛意,而對另一方產生恨意。」女生則排斥母親,怨怪母親沒有給她陰莖,不過她也無法認同父親,或者把她的敵意向他發洩。巧多柔(Chodorow)觀點,女孩保留了性心理發展過程中男孩所拋棄的那些特點,而男孩則發展出一種工具性(instrumental)的態度來世界及其他諸事,這是女孩所不具備或者沒有全面發展的特性。從一開始母親對待兒子就和對待女兒就大不相同,她把兒子當成明確的個人,對女兒則是以「自戀」式的方式來寵愛。男孩女孩都有所得,也有所失,不過男孩失去的比較多。女孩有比較強烈的性別認同,但是她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比較弱;男孩比較能採取獨立自主的行為,雖然這個獨立能力的情感代價很高。…(Giddens)我再重複一次,男人所壓抑的,不是愛的能力而是情感的自主性,而這正是維持親密關係的關鍵。…(p129)這種自主能力主要依賴的是溝通,而不是習慣性的表達情感。(p130)

12 Chapter 7陽剛特質是一種失落:這個主題是不是符合了長久以來父權宰制的事實呢?男女的性分工在實質上仍維持原狀,無論在家裡,在職場,在現代社會的大部分情境中,男性多半不願意放鬆他們對權力的掌握。權力受制於利益,這種物質的考量顯然有助於解釋為何男性緊握權力不放。然而,只要男性的權力基礎所依賴的是女性的順從,以及女性所提供的經濟與情感服務,那麼男性的權力就受到了威脅。(p135)

13 Chapter 8前一段關係的伴侶有可能繼續存留在個人或雙方心中;即使先前的情感牽繫完全斬斷了,餘燼卻仍然可能滲透現有的關係。如果我們承認所有成年人的依戀情結都可回溯到嬰兒時期的經驗,那麼各種失落的經驗亦是如此。在純粹關係的領域中,現在個人必須經常面對這類多重的逝去(p141) (因此每一個失落都需要安慰?)

14 Chapter 8純粹關係的特色就是,任何一方都可依照自己的意志,在某個特別的時刻終止它。如果希望一段關係能夠持續下去,承諾是必要的;但是任何毫不保留地許下承諾的人都極有可能讓自己在未來關係結束時受到極大的傷害。(p142)

15 Chapter 8 在某些情況下,純粹關係可為自我反思提供肥沃的社會條件。正如治療手冊上所說,個人需要設立界限、保留個人空間、以及其他類似的東西,能在關係中茁壯,而不是陷入相依共生的關係中。然而,很明顯的,這樣的關係還是會有很多時候可能產生緊張和衝突。(p144)

16 Chapter 8 許多女人所渴望的,就正是那種不肯給承諾的男人,而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拒絕給予承諾的男性不但能大大增加他們的魅力,甚至增強他們所帶給女性的挑戰。(p158)

17 Chapter 9 Wilhelm Reich認為現代社會的父權至上,它所強調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造就了權威的性格特質,也支撐了這個剝削的社會體系。在這個現象背後則有一個重要的歷史轉變:早期的母系社會從來沒有對嬰兒和青少年的性加以壓抑。(p167) (妳打算什麼時候去看人類學家的研究啊?)

18 Chapter 9 Herbert Marcuse 大力強調的現代性的問題,多半屬於男性宰制的範疇,我們因此不得不這樣推論:愛情仍是一個上不了檯面的議題,實際上它已經變成女性的專長。在檯面上只看得到有償勞動的世界,理所當然是屬於男性的領域。(p175)

19 Chapter 9 一旦家庭的人口數被謹慎的限制──這方面的發展動力主要是來自家庭本身-主宰生殖的力量主要就是想要養小孩的自主慾望,「童年」和「母職」觀念的起始也在於此。(p180)

20 Chapter 10 (引用自助手冊的法則,對我而言也是很有幫助的)

法則一:當我發現自己為了想要吸引某個我喜歡的人,不停地談論自己卻不問他任何問題時,我要立即停止我的作為,仔細觀察是否他真的適合我。

法則二:當我注意到自己有負面情緒,就要馬上表達出來,不要等到這些情緒累積起來──即使這樣的表達會惹惱對方。

法則三:我會努力彌補和前夫的關係,努力看清楚我當時是如何把自己擺在一個受傷的角色上,而且我現在不再把自己說成受害者,或者把他說成壞蛋。(p197)